亨通20多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不断创新的历程。
作为亨通的掌舵人,在创业之初,崔根良就提出要“敢争一流,敢创大业”,现在这已成为亨通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
正是这样敢作敢为、勇于争先的理想和信念,带领着亨通一路向前。崔根良,如同一位领跑者,带着亨通团队不停地超越。
在崔根良看来,企业要发展,创新是灵魂,科技创新是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就是为国家增添实力。
亨通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自主创新的民族产业!正是勇担振兴民族产业大任的豪情,使崔根良拍板自主研发光棒,让光棒刻上了中国印记。自主研发光棒的意义,已不仅仅关系到一家企业的发展,更关乎提高中国光电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光棒的全称是光纤预制棒,是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长期以来这项核心技术一直被美国、日本等国牢牢掌控,国内光棒90%以上依赖进口,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光棒巨头手中,形成了绝对垄断。而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70%的利润在光棒上,20%在光纤上,10%在光缆上,中国企业如果不能自主生产光棒,永远只能处于被动位置。
2006年,崔根良力排众议,决定实施6亿元光棒研发项目。在4年多的屡试屡败、屡败屡试中,崔根良从未对研发团队说过一句埋怨或泄气的话,总是不断鼓励他们。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亨通终于成为中国唯一掌握光棒尖端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之后,亨通相继完成了光棒产业化流程装备、制造工艺及软件控制的自主研发。目前,亨通光棒产能已占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一,成功实现了向高端产业的转型,为我国光通信发展赢得了主动权,使中国在全球光通信领域拥有了话语权。
有权威统计数据表明,亨通将中国光纤市场的价格拉低了近90%;随着光棒的研发成功,亨通再次将光纤价格拉低近40%,为中国百姓光纤到户创造条件。亨通也被称为“江苏民营企业的骄傲”。
研发光棒仅是亨通创新的一个缩影。亨通集团对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目前,亨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5%以上,每年奖励科技人员经费超2000万元。近三年,亨通已获国家省市科技扶持资金1.7亿元,参与60个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是国际电信联盟光通信标准的制定者。亨通产品所涉猎的领域已涵盖了光通信、移动通信、电力传输和风能、核能等多种领域。
但崔根良认为,亨通的创新之路才开始。他对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三个转型目标: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研发型企业的转型、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型、从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
回顾亨通的创新发展历程,崔根良深有体会:“创新研发总是有风险的,在成功之前,其实就像爬山,越往上走,困难越多,心里可能也越没底。但在我看来,大企业搞研发,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既是应对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为其他中小企业作出表率。”
崔根良对记者说,中国的企业必须要有冲击世界科技前端的勇气和精神!民营经济的发展只有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才能提升产业发展空间。
“以企业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跳出弱势低洼的踏板,这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振兴民族产业的必由之路。”这是崔根良关于创新的深切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