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商城
LNG / 区域
Global Australia
创业:奏响强国之音——记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根良
发布时间:2012-11-22 阅读:3021次

在苏州,或许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崔根良是谁,是做什么的?
  但是,到今年为止,作为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崔根良已连续八次随同国家领导人出席APEC峰会,成为受邀出席次数最多的江苏民营企业家。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是全球最大的企业家论坛。对于出席APEC的企业家,条件极为严格甚至苛刻:有500强企业背景、在国际舞台上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等。
  八次,代表了崔根良在中国企业家中的实力;八次,足以说明崔根良在中国乃至世界通信行业中的地位。
  从退伍军人到企业家,从行业新兵到线缆大王,从本土企业家到国际领军人物,崔根良以产业报国的豪情与业绩,奏响了江苏“三创三先”的时代凯歌。
  20年销售增600多倍“十二五”末要超500亿
  在亨通发展的20多年里,每一步都是一种跨越式增长。
  员工数从38人扩展到9440人,纳税从87万元增长到9.6亿元,销售从3000万元递增到2007年的100亿元再到2011年突破200亿元。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即便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亨通仍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
  崔根良常说,亨通能有现在的成绩,是抓住了改革开放和我国通信业大发展两个最重要的机遇。
  20多年前,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崔根良从接手负债上百万元、濒临倒闭的七都电缆厂开始,确立了企业发展的“四敢精神”,即敢攀高峰、敢闯大业、敢为人先、敢争一流;“五高方针”,即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率、高标准、高水平。通过“借鸡生蛋”———让合作方参股与技术支持,“借梯登高”———成立合资公司填补江苏光缆项目空白,“借船出海”———与外商合资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使企业在3年内实现了“三级跳”。同时,亨通还以500万美元收购了马来西亚在华独资企业,演绎了“老乡吃老外”的中国传奇。
  凭着“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创业精神,崔根良仅用5年,就把通信电缆产销量做到全国同行第一。用不到10年时间,完成了从单一通信线缆产品向光缆、同轴电缆、电力电缆等产业的跨越,搭建起亨通线缆网络产业框架。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通信产业的发展期,亨通也随之步入发展快车道。崔根良通过合作,不断在上海、沈阳、北京、南通、成都等地开办产业基地,实现产业的国内布局。后来,全球通信产业步入低谷,崔根良仍毅然开发光纤拉丝项目,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他靠着自身研发的装备,实现了一次次低成本扩张,打破了国外光纤对中国市场的高价垄断。2003年,亨通光电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不仅为亨通的发展提供融资保障,更让亨通进入了证券投资领域,迈入资本运营的轨道。  上市后的亨通,以崭新形象加速前行,一年之后,便以“线缆行业首家”的殊荣,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亨通目前已拥有光通信、铜缆通信、电力传输三大新兴产业链。其中,光通信产业链和电力传输产业链被列入江苏省重点发展的19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形成光纤光缆2个3000万芯公里的配套能力。”亨通集团总裁助理吴如其说,以市场为导向、人才为依托、技术为重点、机制作保障,推动产业技术与装备技术的全面创新在亨通已全面形成。到“十二五”末,亨通将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率先跻身世界线缆前五强,推动中国线缆制造业由大国向强国迈进。
  抓管理树诚信创企业品牌“亨通”两字价值近百亿元
  吴文化是水文化。正是水的包容、水的灵气、水的任性和水的穿透力,造就了吴江人善于开拓前行、不断进取的人文性格。
  崔根良就是具备吴江人文性格的典型人物。他在做第一根电缆、事业刚起步阶段,就想到了品牌。
  品牌是产品品质的体现,品牌是企业形象与信誉的保证。“在崔根良的眼里,企业声誉与品牌是第一位的。”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建林清楚记得10多年前的一个场景:1994年,有一个客户投诉亨通产品有质量问题,在受命出发处理此事前,崔根良郑重告诉他,一定要仔细分析原因,处理好投诉,千万不要影响亨通的牌子。随后,崔根良还派专车将钱建林送到车站,临别时仍不停嘱咐:“最近各地都有类似投诉,一定要搞清楚投诉的真正原因与客户诉求,仔细研究是否有普遍意义。影响了亨通的声誉、丢了牌子是大事。”“创一个产品品牌不容易、创一个企业品牌更难,要维持产品与企业的品牌更是难上加难。在这过程中,产品市场的反馈和客户服务往往比卖产品更重要。”崔根良对于品牌内涵有着独到理解。
  从亨通的产业分布也可以看到崔根良对品牌的一贯追求:在环太湖产业圈内,他建起亨通光电线缆产业园; 在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他建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通信科技园;往东,有建在上海的产业基地,生产光器件的上海亨通和生产光网络和从事光通信下游产业ODN的上海宏普;长江以北,有建在南通的产业基地,主要生产汽车线缆;长江以南,有建在常熟投资10多亿元的超高压电缆、海缆工厂……亨通旗下的30多家子公司、全国8个省市区的产业基地,生产的产品无一不刻着“亨通光电”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只有牌子硬,才能在市场上打出品牌;牌子不硬,客户不看不问不用,产品再好也是白搭。”崔根良说,尽管亨通起步时是个乡镇企业,但从来都规范做事、诚信经营。亨通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成就国际优秀企业”,必须首先赢得社会尊重。
  努力给员工留下关怀的形象,给客户留下负责任的形象,给投资者留下可信赖的形象,给竞争者留下可敬佩的形象,给社会留下诚信的形象。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亨通秉承守法经营,倡导企业公民责任,关注生态发展环境,使公司品牌形象凝聚成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在2012年中国最具价值的500品牌中,亨通集团名列161位,品牌价值94.21亿元。“亨通光电”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
  产品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531”国际化战略进军“深蓝”
  崔根良是个指挥阵地战的出色专家,他能够一城一地地与对手拼杀,取得最终胜利。同时,他也是一位胸怀大志、运筹帷幄的战略家。他精心打造产业“航母”,向“蓝海”进发。“亨通目前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为了盈利,而是要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实现‘百年亨通’的梦想。”崔根良说,国内市场打的是阵地战,打下了就不能丢,是亨通的根据地。国际市场打的是攻坚战,别人退出之时就是亨通进入之际。“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挡,做‘百年亨通’,没有国际化肯定不行。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第一步是产品走出去,第二步是产业国际化,第三步是品牌资本国际化。”
  崔根良精于用数字来表示他的海外蓝图。他说,亨通目前的光纤产能相当于1998年全球光纤产量,也相当于日本光纤总用量的两倍,相当于南美、非洲所用光纤的总量。同时,中国产品普遍较国外产品价格低,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亨通还有价格潜力。在这样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面前,抢滩海外阵地、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只是时间问题。
  为此,亨通确立了“531”国际化战略。“5”,是指产品出口比例要达到50%以上;“3”,是指30%以上的资本是海外资本;“1”,是指人才结构中10%以上为具有国际视野及国际化经营管理技能的国际化人才。“如果我们真正能有10%的人才符合国际化人才的要求,那么前面‘5’和‘3’目标的实现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亨通的国际化布局,不仅仅是产能的扩张,更是技术的提升。产能的扩张,只是进军国际市场量的保证。技术的提升,才是出击海外市场质的保障。“从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生产、研发型企业; 从本土化公司转变为国际化公司;以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进入国际线缆业知名企业前列。通过实施‘531’战略目标,使亨通真正走向国际,从单纯的销售商转变为系统服务商。”崔根良说。
  目前,亨通已在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中心,产品进入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构成海外营销网络架构,海外营收年增50%以上。今年4月,亨通筹备已久的巴西公司正式开业,标志着亨通拥有了首个海外研发生产基地,亨通国际化战略掀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篇章。今年5月,省委书记罗志军考察亨通时高度肯定亨通“531”国际化标准,“什么叫国际化企业,亨通这个标准可以做参考”。

Copyright © 2020 Hengtong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062757号-4

隐私声明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