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商城
LNG / 区域
Global Australia
CNII中国信息产业网:亨通,勇敢的深海“采珠人”
发布时间:2017-07-05 阅读:3089次

5G、大数据、物联网、智慧社区、量子通信、网络安全……亨通携信息通信领域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在MWCS上的完美“首秀”。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非海底光缆莫属。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深海“明珠”,而亨通就是那勇敢的“采珠人”。


智慧海洋领域的“深海明珠”


随着对陆地资源的开发进入不可持续的“瓶颈”阶段,世界各国开始逐渐将眼光投注在大部分仍属未知的海洋领域,推动海洋经济步入全球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海洋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智慧海洋产业快速起步。作为智慧海洋建设的信息通道,海底光缆的研发和生产备受瞩目。


海底光缆产业是线缆行业的高端产业,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目前已经成为诸多厂商发展规划地图中的重要战略点。虽然中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但国内的厂商始终都在不懈追赶。其中,亨通走在了行业发展的最前列。据了解,目前中国海底光缆的年产量在2万公里左右,而目前亨通的海底光缆年产能达1.5万公里,具备接单个项目上万公里跨洋项目的生产及集成,缆池导缆与码头装船能力。


如此高的产能占比,不引人注目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亨通而今的成就是连续多年的亏损换来的,光鲜的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


“高端也意味着高门槛,高投入也代表着高风险。”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人东指出。毫不夸张地说,海底光缆事业的成果是资本“浇灌”出来的。“海底光缆的研发生产需要长期的高额资金投入。除了动辄几亿的码头建设外,企业还需要购买昂贵的生产设备、缆池、导缆系统、集成平台、检测及试验设备等。一旦出现故障,出海维修的成本及损失也是以千万为单位来计算的”。

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人东接受CNII采访


除了需要持续的高额投入做后盾,企业在进入海底光缆市场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运营风险。目前,全球海底光缆市场的年增长率稳定在6%左右,主要集中在ASN、TE Subcom和NEC三大巨头手中。多年来,市场需求方已经与三家厂商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要想进入这个“圈子”,打破现有的平衡,难度可想而知。订单的高获取难度和脉冲式的生产都是企业在决定进入时必须考虑的风险。


同时,产品交付客户后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企业还将面临高昂的事故理赔。更为严重的是,在海底这个相对较小的“圈子”中,质量事故将对厂商的声誉造成致命伤害,一次质量事故发生,企业将有可能被盖上永久“拒签”的印章。


“研发难度大、项目周期长、产品调试成本高等也是企业在进入这一领域时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许人东指出。一般来讲,海底光缆的项目周期在5-8年,生产交付周期也基本以年计算。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将承担非常大的不可控风险。“这就意味着,除了前期投入外,企业还需要有巨大的现金流做支撑”。


海底光缆就像一颗价值不菲的深海明珠,要采撷,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并承担莫大的风险。


当然,市场上永远不缺乏亨通这样的“勇敢者”。“企业在决定进入这一领域前,要审慎决策,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系统风险一定要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许人东凭借多年的从业经验语重心长地说,“一旦决定进入这一市场,企业就要舍得持续投入,并要有长期的战略定力和‘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和耐性”。


国际化品质,中国海底光缆的“生命线”


目前,中国市场对海底光缆的年需求量不足2000公里,不到国内产能的十分之一。这就注定,海底光缆在中国是一个“外向型”的制造产业,“走出去”是必然选择。


然而由于产业的特殊性,中国海底光缆制造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较传统制造业更多的困难和门槛。


由于海底光缆一旦下海就意味着要经受25年的考验,因此国际市场对这一产品的质量要求极为苛刻。“Made in China”在过去几十年间在国际市场留下的“价低质劣”的印象,对于海底光缆产业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海底光缆的市场开拓经常需要过往业绩作为支撑,而对中国企业来说,获取第一单才是最难得。”许人东感慨道。同时,在迈向国际市场之前,中国的产品还要通过UJ、UQJ等一系列国际认证,其费用之高昂往往超出企业的想象。


除此之外,中国企业在技术的积累和沉淀方面也与世界先进梯队有着一定的距离。“国际巨头发展历史久远,均为总包商,集通信设备、海缆及中继器、施工船等设计、产品、工程于一体,项目管理经验丰富,技术沉淀深厚,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追赶的”。


当然,方法总比困难多。对于传统制造业这样需要时间和技术来沉淀的“慢热型”产业来说,投机取巧是万万行不通的。“中国企业要做的就是要回归基础提升产品品质。”许人东称,“说国际化的品质是中国海底光缆的‘生命线’,一点也不为过”。


为强化海底光缆的产品品质,亨通实施工厂智能化,生产精益化、管理信息化“三化”的运营管理策略,构建了PQA工厂质量体系及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采用项目制管理模式全面对接客户,确保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与有效管控。同时,亨通通过大长度激光造管技术、高强度光纤熔接技术、内铠+铜管焊接联动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为从源头切断质量问题,亨通采用了IPD和PMP的国际先进研发及项目管理流程,通过计算机仿真设计及模拟验证来避免成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的质量隐患。针对成缆后的质量品质,亨通还拥有了包括光纤光学检验、机械性能测试、高压电气性能、深海高水压试验等在内的国际一流的海缆及水下装备检测中心,全方位全性能地保证了海缆国际品质。

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控的协同推进下,目前亨通的海底光缆产品已经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在某些产品或特性方面,甚至优于国际巨头。


2016年亨通成功交付了马尔代夫、科摩罗、伯利兹等国际海底光缆项目工程近2000公里。今年4月,亨通又耗资3000万,耗时近一月,在日本黑潮海域附件完成了4大场景的深海有中继海缆系统5000米水深海试,4000米水深深海有中继海缆与BU连接海试, 500米水深的有中继海缆系统及无中继系统埋设海试。在铺设和修补海缆领域有着43年经验的大卫·福斯特船长作为第三方对此次海试做出了中肯评价:“所有的测试结果都十分令人满意,因此我可以肯定地说,亨通海缆在各个方面都能很好地满足海洋系统的要求”。这无疑为亨通进一步“走出去“增加了一块极有分量的“敲门砖”。


作为“一带一路”和海洋战略两大国家重要国策的交汇产业,海底光缆在未来的发展中被寄予厚望,但一个产业的振兴不能只依靠企业的打拼。“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长期生存下去的,抱团出海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时的最佳选择。”许人东称,“当然,行业协会、产业联盟、运营商和政府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Copyright © 2020 Hengtong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062757号-4

隐私声明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