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商城
LNG / 区域
Global Australia
亨通践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之路
发布时间:2017-05-15 阅读:3055次

在上世纪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中国凭借超低成本成为主要受益人之一,实现了进出口差额连年增长的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了“Made in China”的深刻印象。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成熟,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特点的新一波一体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人口红利的消失、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等,正迫使中国更深度地参与到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之中。新一届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愿景,是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一体化浪潮下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具体推进这一战略落地的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实现“走出去”可以说是一门要提前研习的“必修课”。作为信息通信领域的典型代表,亨通的国际化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发。


有志者,事竟成


亨通成立于1991年,至今有26年的历史。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却有长达17年的历程都有着“国际化”的印记。


2000年,亨通组建国际事业部开始将产品推向海外以来,国际化的步伐就从未中断过。2006 年,亨通拿到了单笔1000 万美元的大额订单。2009年,亨通在印度孟买成立印度线缆科技私人有限公司。2011年,亨通成为进入埃及电信市场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2012 年,亨通又与国家电网合作,在巴西架设了最高输电“双子塔”——500千伏亚马逊河大跨越工程,创造了两个世界之最。


随着国际化形势日趋迫切,亨通在“走出去”上也不断加码。2014年,亨通将原有“三个三”的国际化战略再升级,提出“三个五”的战略目标,即50%以上的产品为国际市场,50%以上的人才为国际化人才,50%以上的资本为国际资本。


战略目标的提出,让亨通的国际化航船马力全开。2015年,亨通与中兴能源战略合作布局“一带一路”沿线的新能源建设;收购印尼最大综合线缆企业Voksel公司38%的股份,成为其单一第一大股东。2016年,亨通全面发力,连续完成了对南非阿伯代尔电缆公司、西班牙萨拉戈萨线缆公司、葡萄牙阿尔卡布拉电缆公司的投资并购。


对于亨通来说,国际化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战略革命。这也是亨通“走出去”的步伐得以快速迈进的原因所在。


在领航人崔根良看来,国际化是不得不为的发展必然:“企业要做强,必须要参与全球技术、品质的竞争;企业要做大,必须全球市场定位。企业今天不国际化,明天就成为别人国际化的一部分。”


亨通的总部大楼里就挂着这样的标语:国际化是百年亨通的必由之路。“亨通的员工已经形成了国际化的思维习惯。”亨通集团国际副总裁高安敏一句话道出了这场战略革命的贯彻之深刻。

目前,亨通已在全球拥有35家营销技术服务公司,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地区,在欧洲、南美、南非、东南亚创建6个海外生产研发产业基地,吸纳了全球24个国家的300多名外籍员工。部分办事处外籍员工占比达50%。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2013年至今,亨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20个销售网点,沿线国家贸易覆盖率达59%,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在海外营收中的占比高达49%。


“在国际化的版图上,亨通将多头并进、全球定位,不仅局限于‘一带一路’沿线,还将进军欧洲、美国等高端市场。”亨通集团运营管理中心总监、亨通光电总经理尹纪成表示。


欲拓外,先强内


对于中国的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走出去”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制造企业来说尤是如此。要迈出国门,首先要面对的就是“Made in China”这堵无形的墙。


亨通的国际化发展,可以说是一次由内而外的发力。“低成本、高品质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尹纪成强调。


为支撑国际化战略发展,进一步夯实内功,亨通提出了“精益化生产、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的“三化建设”的目标,又结合国际化,明确了“三化促一化,一化带三化”的发展策略,以内部实力的锻造促进外部市场的拓展,用全球竞争的压力带动企业实力的提升。


借助CRM客户关系管理、SAP企业管理解决方案、MES制造执行管理、SRM供应商管理、OA办公自动化等,亨通完成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通过自动称重、集中供料、机器人、包装自动化、设备集控、网络化生产、AGV搬运等,亨通组建了智能化、精益化的生产线。


目前,供应商侧已经实现物料的智能管理、订单的在线获取以及供应链信息的平台共享。客户侧,最终用户则可通过软件应用实现与生产的实时匹配,自主完成在线下单、进度查询等。

“亨通90%的装备都是实现自主研发,并已申报国家的首个智能化工厂标准。”尹纪成介绍称,“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产能翻一番、人工减一半、库存降为零”。


“产品物料出口遇到的两大主要难题,一是产品认证,二是用户认证。”亨通集团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监道出了生产型企业开船出海的又一“门槛”。


为攻克这一难关,亨通在技术研发、专利推动、人才培养等方面集中发力。目前,亨通已获得美国、德国、挪威、哈萨克斯坦、波兰、泰国、巴西、土耳其等国家的69项海外产品认证。覆盖光缆、光纤、ODN、八字缆、数据缆、电梯电缆、管道光缆、OPGW、高压海缆/陆缆、海底光缆、光电复合缆、无源器件等产品。其中,电工圆铝杆与8000系列合金杆、光缆、光纤、ODN、海光缆等多款产品得到了国际范围的认证。


俗话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对品质的坚持和对技术的执着正推动亨通向一流的企业集团进发。


2015年,由亨通提出并主导制定的IEC61196-4《同轴通信电缆 第4部分:辐射电缆分规范》被批准成为正式的IEC标准。2016年,亨通特导技术总监马军作为唯一中国企业代表参与IEC62818架空导线用复合芯材料国际标准修改。2017年,由亨通光电牵头的国际标准《IEC62807-3通信用复合缆(第3部分:室外复合缆分规范)》正式获得立项。


这些光环的背后,则是亨通对技术的长期、高额投入。用崔根良的话说:“在不触及盈亏底线的情况下,多少技术研发投入都是可行的”。在他的引领下,绿色、环保、低碳等理念也开始渐渐融入亨通的发展理念,为亨通打造“百年老店”注入新的动力。


企未动,人先行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对于瞄准全球市场的国际化企业来说,人才的重要性则更为突出。


走出国门,就意味着要面临全新的法律、政策、宗教等环境。在这些之上,更难以融合、掌控的则是人的因素。


高安敏在分享南非阿伯代尔的股权收购案例时感受颇多。


南非阿伯代尔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企业,在十多年前就完成了现在国内企业在做的智能化改造的工作,实现了对机器性能的的二次开发和提升。阿伯代尔的品牌、产品、管理等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稳定性。也正是这种稳定性,给亨通的进驻带来了很大困难。


阿伯代尔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非常高,有的甚至已经是第二代的人在企业工作。股权的变动给一线员工带来了思想上的波动,他们担心亨通的收购是财务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一但实现既定盈利目标,就会撤股退出,使他们面临又一次变动。


为了消除一线员工的担忧,亨通高管与阿伯代尔组成联合小组,与3个工厂、7个市场办事处的员工逐个交流,让他们认识到亨通是一家在线缆领域有追求的公司。同时,亨通还对执行董事层面、股东组成进行了大幅度改造,首次实现了黑人的一级评级,单项和总分评级都在全行业位列第一,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亨通对员工的尊重。


解决了“人”的问题,阿伯代尔的整合、经营就变得极为顺畅。2016年,阿伯代尔在亨通入股后实现了38亿的销售收入,在过去几年经营业绩不是很理想的状态下,实现了利润的高增长。


人才之难万冀一,一士其重九鼎轻。事实上,亨通对人才的作用一直高度重视。在人才的选拔、培养上,亨通贯彻“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出、用得好”的十六字方针,2000年后就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地招募各类优秀人才。


为实现对国际化的有力支撑,亨通还于去年启动实施了 “国际人才掐尖计划”,并设立国际化人才引入和培养专项基金。


“海外市场就像一个战场,亨通需要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财务人才甚至金融人才来支撑。”尹纪成指出,“目前,亨通已经建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全球猎头招聘,来解决眼下的当务之急。而从长远来看,还是要依靠亨通自身的体制来进行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亨通就将建设起既符合企业文化、又具备国际视野与能力的人才队伍”。


在实现海外拓展的地点选择上,同样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哪里有人才聚集,哪里有利于技术研发,就把企业开到哪里去。”尹纪成表示。据介绍,CableCom已与亨通线缆达成一致意见,在西班牙设立研发中心,亨通在美国的研发中心也正在筹备中。


信念、质量、人才……亨通还在不断地为出海的航船输能、储粮。2017年是中国深化“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一年,我们期待亨通在国际舞台上更为精彩的表现。

 


Copyright © 2020 Hengtong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0062757号-4

隐私声明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