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亨通完成国内首次5000米级海底光缆海试,成功拿到国际海缆市场通行证
5月8日下午5点,承担我国首次开展5000米级海底光缆海试的福海号海试船,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作战,完成各项测试任务后,顺利返回常熟市亨通港务码头。这标志着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耗资3000万元的海底光缆海试圆满成功,亨通成为国内首家进行5000米海底光缆测试的公司,更意味着亨通海缆得到了国际同行业认可,拿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亨通海洋从此具备了承接上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全球跨洋海底光缆项目的资格。
作为亨通集团进军“蓝海”的重要板块,亨通海洋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海缆研究、开发和生产基地,年产量达12000公里。这两年,亨通海洋累计耗资1000万元,为旗下有(无)中继海缆产品申领到共计26张UJ和UQJ证书。
“但全球最重要的海底光缆,仍没有一根是国产的。”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许人东说,为此,亨通海洋从成立之初,就定位国际化,要打破外国公司在海底光缆领域的垄断。据许人东透露,此次亨通投入资金、组织专家开展不同深度、不同环境下的海底光缆海试,意义非凡。今后,亨通凭借着由国际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发布的海试测试数据,在全球可以理直气壮去承接国际海底光缆项目,同时,对于亨通推进海底观测网建设,实现全天候、综合性、长期连续性实时观测海洋内部过程及其相关关系,开发海洋资源等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亨通电力产业集团总经理李自为介绍说,“海底光缆是保障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棱镜门’之后保障信息通信安全的重要手段。其次,与海底电缆相比,海底光缆通信容量大,能有效防止电磁波干扰,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与人造卫星相比,海底光缆有很多优势,海底光缆的信噪较低,而且在通信中感受不到时间延迟。因此,海底光缆系统作为一种高质量、低成本、大容量的传输手段,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负责此次海底光缆海试的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贵林说,这是我国在国际上海底光缆领域开展的一次难度最大的海试,选择海试的环境也是较恶劣的日本海黑潮海域。该海域最大特点是水流急,一小时流量6500万立方米,对海缆施工的张力控制具有极大挑战。此次海试,系统集成商以及全球海底光缆行业资深专家也参与进来。海试共进行4次试验,分别是水深5000米的海底光缆和中继器集成系统试验,水深4000米的海底光缆和分支器集成系统试验以及水深500米的有中继海缆和无中继海缆“犁埋”试验,目的是在不同深度海洋环境下,测试海底光缆的性能。
此次海试,就是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海底光缆的技术水平和今后承接超长距离、高速率的海底光缆工程以及提供海洋工程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实践证明,我们亨通的产品已完全能够达到国际公认的海底光缆设计寿命最大25年的要求,显示了亨通光缆产业参与“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实力。
二、世界级记录在亨通高压诞生
江苏亨通高压海缆有限公司拥有世界立式VCV“第一高塔”,引进德国TROESTER公司的750kV交联生产线。4月28日,亨通高压生产的世界最长的220kV*1600mm²高压海底电缆顺利通过了318kV的耐压试验,再一次用行动向世界诠释了亨通“四敢精神”——敢攀高峰、敢创大业、敢为人先、敢争一流。
为了保障万无一失,在投产前对生产线的检查整改项目超280多项,突破立式交联生产线历史连续开机天数,创下了220kV高压电缆交联连续生产时间25天与绝缘挤出量约165吨,无任何异常的世界级记录。
当天,亨通高压生产的海底电缆通过了1000kW容量的耐压试验,一次性完成了30.2公里220kV电缆的耐压试验,创下国内同行业高压试验之最。